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翠鳥

「嘩﹗大家很乖呀﹗你們在唸什麼呢?」


大家一步進小學三年級的課室,便急不及待的抓緊機會跟小朋友們溝通,可惜的是......


「你正學習這課『吹牛』嗎?」


「……」小妹妹很訝異地望著團友,不知如何反應。


「讓我們一起唸一遍吧﹗『吹牛,樹上牛兒吱吱叫,吹牛是隻吹綠牛……』」團友起勁又熱情地逗小朋友唸書,可惜,小朋友不敢跟上來一起唸,只因為她不知我們為什麼要把翠鳥唸成吹牛。


翠鳥,普通話譯成cui  niao,吹牛則是chui niu。我們這些生於七十年代的香港人,讀書時沒有機會學習普通話,長大以後,因工作需要,或是時勢變遷,都自動自覺跑去學習普通話。學了算是學了,但總是學得半瓶子醋。有時真佩服那些把普通話唸得琅琅上口的外國人。其實,跟外國人比較,我們只需要把音調轉一轉,把一些詞語改一改,便已經能夠學成普通話,絕對比他們輕鬆。可惜,我們就是糟蹋了這種優勢,總是胡亂的把音調轉一轉,把一些詞語改一改。結果,我們的普通話水平繼續普通下去,而且常常弄出個笑話來。好一種全國通用的語言,我們竟然學得一塌糊塗,真羞家﹗


大伙兒在弄清楚語音之後,都笑作一團。這種尷尬的場面令我想起九十年代初,我和朋友到日本旅遊的遭遇。當時我們迷了路,幸好遇到一位因為跟台灣人做生意而學懂普通話的日本商人幫助,才能順利到達要去的地方。令我感到羞愧的,是那位日本人的普通話竟比我們流利許多,交談中,有時還教導我們如何說。身為中國人,竟然被日本鬼子比下去,真的顏面無存﹗試問有哪個國家的人民會不懂自己國家的語言呢?呀﹗有。是中國。


中國幅員遼闊,人種繁多,幾乎每一個少數民族,每一個省,甚至每一個縣,每一條村都有各自的方言,要溝通總得靠普通話。今次來到山區,跟老師及小朋友傾談過後,我方才知道,小朋友要諗到三年級才會正式學習普通話,如果沒有升讀初中,學習普通話的時間就只有四年。如果沒有機會入學的話,就只能胡亂的跟成年人學習他們那些不正確的普通話,或者甚至不懂得普通話。


中國人住在中國而不懂普通話,想起都覺荒誕﹗但這荒誕的情況,卻是不爭的事實。我們這些自學而不通的,情有可原;現在香港的年青人,自小有正規的普通話訓練,但卻學得比我們更爛,情何以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