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墳場導賞遊

26/1/2013
呢日參加左一個幾年前已經想參加既本地團,就係「墳場導賞」,但當年苦無窿路,結果不了了之。
今年同個朋友講開,原來佢都好有興趣,於是我就上網揾吓資料,結果揾到聖雅各福群會,知道佢地係全港搞呢種團搞得最多既機構,然後,聯絡好朋友,擇個吉日,一行十幾人,搞成個呢個私家團喇。
呢個團收費都好合理,二千蚊,三十人以下,大概三個小時。
今次帶我地遊墳場既係劉李林,一位對香港歷史好有heart既社工,佢見我地呢班人鬼咁有興趣,竟然由一點幾講到六點幾,由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講到去印度廟。

我地約左一點三響時代廣場等,先經回教墳場門口,講左一陣,就行左入去1848年開始投入服務既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1843年,香港曾經打算以黃泥涌為城市中心,中環及金鐘半山為政府山,而皇后大道以南就發展為華洋住宅區。但黃泥涌谷係地勢低陷既沼澤地,瘴氣會影響市民健康,結果,呢一帶成為墓地。
香港開埠初年,衛生環境惡劣,士兵同傳教士因病死亡十分普遍,墓地需求甚大。
側門呢幅對聯大家應該都好熟悉,但原來佢原文係拉丁文,由查理大帝既老師Alcuin of York作既,告誡生者要珍惜生命,放下對短促生命既執著。




呢個天使與蛇對戰石像出自天主教聖經:彌額爾和他的天使一同與那龍交戰,那龍也和牠的使者一起應戰,但牠們敵不住,在天上遂再也沒有牠們的地方了。(默12:7-8)意味驅逐邪惡,生與死之對立。

未入墳場前,其他朋友已經問:「林黛係咪葬響入面?」,所以一入黎,第一個墓就係睇林黛個墓。佢張相由8R變成5R再變成細相都俾人偷晒,宜家係無相既。


呢個係聖堂,後面係神職人員骸骨壁龕。聖堂上有「PAX」的拉丁文字,意思係平安。聖堂除了用作舉行安息禮私教會禮儀外,在以往亦有地下室用來安放神職人員既骨殖,後來由於地下室容量飽和,所有神職人員既骨殖被遷到聖堂後面既壁龕。

但係竟然將全港第一位華人神父(譚神父)既死亡年份寫成1975年,足足遲左一百年
聖堂唔係時時開門既,我地今次好彩,可以入去坐吓。
呢度都係神職人員既安葬地方,但係當呢度滿左之後,就會將較舊既靈位移去教堂後面既壁龕


佢係一位意大利領事,以前d領事好多死後都會連返家鄉既,好少會葬響香港。
曹廣榮之墓

天主教相信死後世界既存在,包括:天堂、地獄同埋煉獄。天主教認為人類在世既生活只係一個短暫旅程,死亡係邁向天國之路。於是,墳場就成為已逝世天主教徒期待永生、與主相遇既地方。墳場內既塑像就反映左呢方面既概念,例如:十字架(救贖)、天使(天國來臨)、聖母(謢佑、代禱)、石柩(等待末世既來臨,人從死亡中復活,面對天主既審判)。
呢個耶穌既風化剛好變左淚痕。
呢個夠cute,西方人喜歡用人骨作墳場或教堂既裝飾,呢位外國人將家鄉既文化放到自己既墳墓上。


行完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行過隔離就係香港墳場喇。
要葬響呢度,要有三個條件:一、對香港有貢獻;二、一定要是教徒(任何教也可);三、外國人
1841年1月26日,英軍在登陸香港島既翌日,就宣布正式接管港島。當時遠道而來參與鴉片戰爭既英軍,因無法適應香港炎熱潮濕既天氣,加上瘧疾猖獗,好多軍人死亡,於是,跑馬地呢個墳場就開始左佢既任務喇。第一個下葬既人應該係1841年6月18日既「響尾蛇號」艦長。而香港墳場就響1845年正式開設,呢個小教堂都係呢一年興建既。所以,呢度叫「快活谷」,其實係同墳場有關,而唔係因為跑馬既。

由正門一行入黎,就會見到呢個噴水池,同埋佢後來棵又高又大既鐵刀木。原來以前西方既墓園都係好普通既,但自從一個西人(我忘記左係邊個國家喇,好似係英國)提倡墓園要花園化,西方既墓園就流行種花種樹,仲有噴水池添,要知道以前要整一座咁既噴水池真係幾咁巴閉至得架。

呢度有好多呢D無屍體既碑,係集體既紀念碑,都係同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既。呢個係紀念加爾各答號既死亡船員,共有50位,都係戰死或病死既。
IHS,代表耶穌



東正教既十字架
墓園內有好多都係早期來港既軍人
全場最高既紀念碑
高和爾(高三桂或稱高露雲)係混血兒(早年既混血兒響社會上地位好低,經常俾人歧視,除非成為大有錢佬或者有權有位啦),識多國語言,包括粵語,佢係基督徒,又係共濟會成員,官拜華民政務司(撫華道),但佢包娼庇賭,貪贓枉法,係一個幾傳奇既人物,佢好幫得華人手,但外國人又買佢怕,總之正邪難分界啦。孫中山當年讀書既西醫書院塊地皮都係高和爾太太用高和爾既遺產捐出黎架﹗
鐵刀木上住左幾隻鸚鵡,差不多黃昏就返黎喇﹗
呢個都係紀念碑,一個破爛既城牆
威林﹒馬禮遜醫生墓碑。佢係香港第二任醫官,死於任內,終年41歲。
後面既教堂係香港第一間教堂

何東與元配夫人墓碑。原來佢地好恩愛架,只係因為夫人無仔生,何東先至娶多個老婆,結果生左好多個仔。何東家族其實有一個家族墓地既,但因為呢位夫人已葬於此,所以何東都想葬響呢度。
何東係混血兒,老豆係荷蘭人,佢老豆返左老家之後,佢阿媽改嫁左俾個中國人。何東白手興家,因為慷慨捐輸,所以特許搬到山頂居住,成為最早響山頂居住既華人家庭。何東不但對英國捐助龐大,對中國國情都好關心,亦出錢出力。
呢度除左有好多名人外,墳墓既裝飾都好靚架,呢個既裝飾顯示呢位人士生前係從事同海洋有關既職業既。基督教以錨象徵對佔仰堅定不移既信心,並代表對耶穌贖罪拯救既確據。
全港第一個有相片既墓碑
共濟會標誌
折斷既石柱代表生命驟然消逝。呢條係革命烈士楊衢雲既無字墓碑,如果大家睇左十月圍城,應該大概知道佢係邊個,如果佢無俾人暗殺,宜家我地既國父唔知會唔會係佢呢﹗
英式墓園
呢個「碗」其實係象徵盛載靈魂
桃花心木
呢個設計夠特別
小朋友墓園

亦有外國人以自己國家既象徵作為墳地既裝飾
郭士立牧師之墓。郭士立牧師熱心傳道,但手法受人爭議。
戰爭既結果就係令一班年青既生命白白斷送
呢位海軍既死因真係有d特別,佢係沖涼時遇溺既,而更特別既係墓誌銘咩都唔寫,只寫呢樣野﹗
徐善亭,革命烈士
温清溪,又係孫中山d朋友,後來搞左個「剪髮不易服會」,既反清,又保留中華文化
仿郎樹,一條心
佛德烈﹒史釗域,佢係中央書院(皇仁書院)既創校校長,有「香港公立教育之父」既美譽。宜家香港既教育制度基本根據係依從佢當年既設計既,所以佢對香港既教育影響好大架﹗
波蘭人響家鄉會用木板造十字架,呢位朋友將呢個傳統帶到黎香港,但香港天氣潮濕,呢個十字架爛完又換,換完又爛過。
何啟之墓。香港人對佢既印象應該只限於香港啟德機場,但原來佢係孫中山既革命思想既啟蒙老師黎架,無佢既話,我地可能仲紮緊腳喎﹗
呢位士兵真係雷鋒咁既行為呀,佢當年開住架載滿炸藥既車,架車發生意外,呢位司機本來可以棄車架,但係佢怕架車響人群中爆炸,於是開到架車離開左人群至爆。(R.I.P:係拉丁文簡寫,意思May he/she rest in peace)

行高少少,就有一個日本人墓園,佢地大部分都係妓女,被人賣豬仔黎左香港,而因為當年香港仲係一個移民地,好多人黎左又走,只係一個踏腳石,所以娼妓人數非常多。
行完香港墳場都差不多六點,但導遊先生都仲帶我地去埋隔離個拜火教墳地。地方唔大,但竟然成為左一個賣花既地方,年近歲晚,宜家當然係賣緊年花啦。
呢個係摩地既墓。

拜火教既教堂,已經無人用架喇﹗



之後,仲去埋遠少少既印度廟至完,真係抵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